浏览人次: 14993

认识忧郁

Q1:什么是忧郁症状?

A:「忧郁」是一种情绪状态,每个人的情绪都会有高低的起伏;一生中很多人曾出现过忧郁的情绪;像遭遇到失落、挫折时,可能会觉得忧郁。所以忧郁情绪是人们常经历到的正常反应。但若忧郁情绪出现时间过长,且干扰到一个人正常功能表现(如学业、人际、生活照顾),则需要注意。
通常忧郁症状包含五大层面,且有以下的特征:
(1)情绪方面,有更强、更多的忧郁的情绪
(2)动机方面,会变得对事情失去兴趣、喜乐
(3)思考方面,自尊会变低,变得容易自贬;经常对事情有过度、过多的自责或罪恶感;甚至出现自杀想法;做决定变得很困难或无法专心
(4)动作方面,行动变得激躁或迟缓
(5)生理方面,会出现体重减轻/增加、胃口减低/增加、失眠/过度睡眠、疲倦/无力等现象。


 

Q2:有忧郁症状=得了忧郁症吗?

A:忧郁症状≠忧郁症。
导致忧郁症状的原因有很多,除外在压力事件外,许多生理与心理因素都可能导致忧郁症状。但若要诊断为忧郁症,需经精神医学专业判断。「忧郁症」虽然是一种疾病,但多数可在精神科医师与心理师等相关资源协助下,恢复正常生活功能。要注意的是,「忧郁症」个案会出现忧郁症状;但有忧郁症状的人却不一定是「忧郁症」。


Q3:什么是忧郁症?

A:根据美国精神医学会颁行的第五版精神疾病诊断手册 (DSM-V) 中提到,忧郁症有九种判断标准:
1. 情绪低落,长时间处于低落的情绪,无法快乐起来。
2. 对事物失去兴趣跟喜好,提不起兴趣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。
3. 体重下降或上升。
4. 嗜睡或失眠:出现精神性的睡眠障碍。
5. 动作、思考变得迟缓。
6. 容易疲倦或失去活力。
7. 无价值感或强烈罪恶感。
8. 注意力不集中或犹豫不决。
9. 经常出现负面想法,甚至想要轻生。

 

Q4:哪些生理因素可能导致忧郁症状?

A:临床上,脑部受伤、脑炎、脑中风、脑瘤,或一些脑部病变如:癫痫、失智症、帕金森氏症等,有时也会引发类似忧郁症的症状。其他一些内分泌失调或内外科疾病如:甲状腺功能低下、库欣氏症(血中肾上腺皮质类固醇过量)、癌症、红斑性狼疮,也可能会引发忧郁症状。
 

Q5:哪些药物可能导致忧郁症状?

A:心血管疾病的药物,如降血压药物、心脏用药,或是类固醇,也会引起忧郁症状的副作用。此外,酒精以及某些毒品如:安非他命、古柯碱、鸦片、镇静剂、幻觉剂、摇头丸等,在使用过后或出现戒断症状时,也会出现忧郁的症状。
 

Q6:忧郁症的形成是单一因素吗?

A:许多研究显示忧郁症是由多元因素所导致的,包括早期家庭与性格脆弱因素、生物性脆弱因素、社会心理压力、认知偏差、情绪调节不佳以及脑功能调节的异常等,每个个案的发病原因,几乎都是上述的因素彼此交互作用的影响有关。值得注意的是,上述因素都是可能罹患忧郁症的危险因子,若上述因素越多,负面影响越严重,罹患忧郁症的机率就越高,反之,如果个人性格乐观健康,拥有良好因应压力的方法,情绪调节能力也佳,这些正向因素也可能是保护因子,可以降低一个人罹患忧郁症的机率。
 

Q7:忧郁症可能与大脑功能异常有关?

A:脑影像学的研究已指出,有些忧郁症患者的脑前额叶与边缘系统之功能较差,尤其是在基底核、壳状核与尾核三个部位,且大脑内的神经传导物质失去了平衡。临床研究已发现忧郁症患者可能是因为遗传基因与后天压力的影响,使脑内之正肾上腺素(Norepinephrine)、血清素(Serotonin)等神经传导物质功能减少或失调,进而影响大脑功能所致。因此,忧郁症患者会有情绪低落或暴躁、吃不下、睡不着、注意力不集中…的现象。而药物治疗主要是借调节上述所提到的脑内神经传导物质之功能,以降低忧郁症状。换句话说,忧郁症亦是一种疾病,就像是高血压、心血管疾病、糖尿病一样可能有其特殊的体质因素及遗传倾向,只是症状主要以内疚、失眠、忧郁、自杀念头等来表现。
 

Q8:忧郁症可能跟家庭功能有关?

A:过去研究发现,有些人从小在家庭中受到歧视或虐待,或是家庭凝聚力低、冲突较多而激烈,父母管教不一致等家庭因素可能使一个人在成长过程,形成较脆弱的性格特性,而较容易在压力下产生忧郁症状。而当忧郁青少年将自己孤立在家庭成员之外,其易怒及干扰行为等症状,也会使家庭生活品质降低。同时,当忧郁青少年从家庭生活中退缩,断然拒绝父母的关心,使父母感到挫折后也变得生气、多批评,同时也让青少年感到更加生气、愧疚和忧郁,于是彼此责备与敌意的循环便开始启动,难以打破,进而使忧郁加剧。相反的,倘若家庭成员彼此支持较多、营造开放正向与合作分享的家庭气氛,有助于降低忧郁症发生的机率。
 

Q9:忧郁症常和性格有关?

A:许多研究探讨性格与忧郁的关系,发现具有某些性格特质的人,罹患忧郁症的比例较高。美国宾州大学精神科贝克博士(A. T. Beck;引自柯慧贞,2002)发现有两种性格特征的个体,可能容易有较高的忧郁倾向:自主型性格与依赖型性格。
1.自主型性格倾向高的人,成就需求高,做事有明确的目标,对自己的要求很高且非常在意犯错或失败;因此,容易在表现不佳或不如人时,觉得无法达到期望与标准,而出现自卑感与罪恶感。
2.依赖型性格倾向高的人,人际需求高,十分重视人际关系,比较依赖、需要他人的陪伴、喜欢及讚许;时常担心被拒绝且过度敏感,渴望得到关怀、保护、讚许,不容易表达对别人的愤怒等;因此,容易因为不被喜欢、被拒绝或分手而感到不安与沮丧。

 

Q10:悲观的人比较容易患忧郁症?

A:研究发现具有负向思考内容与推论方式,或较僵化、单一自我价值观的人,对于未来容易感到悲观,而且倾向把目前生活的情境解释成挫折,因而罹患忧郁症的机率较高。而当一个人忧郁发作时,也会再把事情看得更加负面。
 

Q11:压力大,容易产生忧郁症?

A:忧郁症容易在重大失落事件(如离婚、配偶过世)发生后伴随而来的负面生活压力而产生。研究指出在忧郁发作前的一个月,个体可能经历较多的压力事件;但是,只有约20-50%经历过重大压力事件的人,会出现忧郁的症状。因此,压力事件虽然是引发忧郁症的原因之一,但并不是每一个人在遭遇压力事件后都会罹患忧郁症。


Q12:忧郁症要如何治疗?

A:根据临床研究,忧郁症治疗最有效的方法不外乎药物治疗与心理谘商与治疗两种。
药物治疗主要是借由药物调整脑内神经传导物质的平衡,进而减缓忧郁症状。精神科医师会根据病患的个别差异来选择药物进行治疗,不同的忧郁症病患,根据当下的症状表现与生理状态以及病程发展,其药物治疗的选择便可能有很大的差别。而在心理谘商与治疗方面,常用的包括:认知行为心理治疗(CBT)、人际关系心理治疗(IPT)、辨证式行为治疗法(DBT)、家族治疗、领悟取向心理治疗与团体心理治疗六种,经过研究证实都具有不错的疗效。 

Q13:为什么要重视忧郁症的防治?它会造成什么影响?

A:忧郁症不但会造成我们情绪上的低落与痛苦,还可能会影响到课业、人际、日常生活等方面;较严重的甚至衍生出自我伤害或自杀的问题。过去的研究调查显示,自杀人口中,约有百分之五十至九十左右在自杀前可能曾罹患忧郁症。因此,忧郁症对我们的社会、身边的朋友、甚至是自己的影响甚剧,因此我们在进行自我伤害防治工作时,忧郁防治是很重要的一环,两者可谓是息息相关。